【致远讲堂·第十期】翼龙传奇——从科幻电影“阿凡达”里的飞行翼兽谈起

创建时间:  2018/12/27  梁志峰   浏览次数:   

2018年12月24日,上大附中《致远讲堂》第十期在报告厅如期开讲。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上海大学兼职研究员,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常务理事——汪筱林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翼龙传奇——从科幻电影“阿凡达”里的飞行翼兽谈起》。

整个讲座从史诗般宏伟的电影巨作《阿凡达》开篇,那个美丽的潘多拉星球,有着星罗棋布的层峦叠嶂、色彩斑斓的茂密雨林、自由栖息的飞禽走兽,就如同梦中的奇幻花园。从电影中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振翅高飞、色彩斑斓的飞行翼兽——魅影和伊卡兰,到发现阿凡达伊卡兰翼龙,为我们揭开了这史前灭绝生物的神秘面纱。从翼龙的发现历史,翼龙的衣食住行,到中外古生物学家实地科考、采集标本,力求最真实地反映史前灭绝生物的生存状态和演化过程。一幅幅精美的复原图、一张张珍贵的科考现场照片,无不激荡着同学们内心对于远古生物生存历史的探寻。当我们震撼于科考现场的艰辛与壮观的同时,更折服于科学家们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

整场讲座妙趣横生、绘声绘色,不仅改变了大家原先“翼龙就是恐龙”的错误认知,更是激发起同学们走进自然、探索未知的热情。这次的讲座不仅仅是一场跨越地域、历史的科普讲座,更是一次抛砖引玉,让更多附中的学生在埋头读书的同时,能够更主动更积极地投身于各种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个人简介:汪筱林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上海大学兼职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主要从事翼龙、恐龙和恐龙蛋及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和中生代化石生物群综合研究。先后组织和主持了辽西、内蒙、山东、甘肃和新疆等地区数十次大规模科学考察与化石发掘,发现和采集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研究命名了50多种翼龙、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大量论文,研究成果多次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中国古生物研究十大进展、美国“发现”杂志全球百大科学新闻等。曾获首届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二等奖、中科院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和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杨钟健科学传播奖”等。

 

学生感悟

“翼龙是能在天上飞的恐龙吗?”这个问题在今天终于得到了答案。我们不仅了解翼龙的进化,同时,随着时间的迁移,它们的头骨变长,脑腔变大,脖子变长,前肢变长,尾变短。当然,汪教授授予我们的知识远不止这些。这些知识着实令我们了解了许多的未知面,让我们受益颇多。

青少年在关注学习的同时,不能失去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多多进行知识的扩充与发掘,百利而无一害。感谢汪教授,不仅因为他耐心地授予我们的知识,更要感谢他这样的科学工作者,在科研进取的道路上雄姿英发!

--高一1班 吴潇哲

研究古脊椎动物的汪教授为我们开设了一场关于翼龙的讲座,精美的图片,生动的文字让我对翼龙这个古老的生物有了新的认识。我知道了翼龙是恐龙的近亲,在地球上生存了1.5亿年,如果说恐龙是陆地的统治者,那么翼龙则是空中的霸王。在这次讲座中我们仿佛回到了上古时代,深层次地了解了翼龙,知道了翼龙的发现过程,也了解了考古的艰辛,我们后代的人能得到关于翼龙的这么多信息,这都离不开考古学家的努力。尽管考古的过程十分艰难,可是像汪教授这样的学者们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着,去探索未知的过去,通过科学去还原一个真实而生动的远古时代,也让我们收获了大开眼界的知识。

--高一6班 李思佳

作为一次科普讲座,我们收获了很多关于翼龙的知识。例如,我们知道了翼龙的头饰的众多作用:空气动力平衡、辨别两性关系和调节身体热量等。这些不是翼龙告诉我们的,而是这些古生物学家们通过坚持不懈地研究分析的结果。

在那些发掘现场的照片里,那群古生物学家,如农耕者在那片发掘点一层一层、一片一片,似寻针芥,穷尽目力。曾经,我本以为那些学家、教授都只是理论者,不曾想到他们是翼龙文明的见证者,是他们匠心精神让翼龙这种神秘的生物从亿万年前的火山灰中重见天日,让地球文明的继承者——我们人类认识到他们的存在。那种排除万难的科学探索精神,这正是我们青少年所需要学习的。

--高一3班 王维鑫

从小到大,翼龙就是会飞的恐龙这一想法直到今天才得以改变,一场“翼龙传奇”讲座,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有关于翼龙的知识,让我们明白了翼龙的头饰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 还能够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维持飞行平衡,甚至还能调节热量.不仅仅是从阿凡达中, 还有侏罗纪公园,侏罗纪世界等我们熟悉的电影,许多大咖们的画作中,以及教授们的工作日常中为我们解读信息。在谈笑风生中,便为我们传输了了许多知识,同时鼓励我们主动地学习,呼吁我们在关注学习的同时,不能失去对自然,对科学的认知,多多进行知识的扩充与发掘。

--高一5班 张思晨

对翼龙是不是热血的,历来有争议的。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来,翼龙是不是热血的,他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呢?因为翼龙作为它自出现以来,克服地球的一些阻力飞到天空当中去,它应该是一种能量代谢非常高的热血动物。从很多的翼龙复原图上,可以看到它身上是长有毛的,毛的作用就是保温,保温就是温血动物的特征。我们国家从1997年开始在辽西热河生物群进行十次大型的发掘,发现了很多鸟类、带毛的恐龙、翼龙或者是鱼,然后是哺乳动物等非常多的标本,保存非常好。

--高一2班 宋越儿

在致远讲堂,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古生物学的无穷魅力。真正的对“翼龙”这一物种有了细节的了解。在汪筱林教授的带领下,我们首次知道,原来翼龙是最早飞翔天空的脊椎动物,比鸟类早了足足7000万年;原来翼龙的“翼”是由第四指加长,加粗而形成的,并不是像如今的鸟类一样;原来翼龙的骨骼是、轻巧的,同时,还有特有的翅骨;原来......

是啊,有那么多的“原来”,有那么多的未知事物,不仅限于翼龙,不仅限于古生物学,都在等着我们去发现。万物之无穷,学海之广阔,都在等着我们青少年去挖掘,去航行。

--高一4班 马 赫

上一条:【致远讲堂·第十一期】四大名著中的管理思想

下一条:海上花开——海派文化进校园 跟着“迪士尼”走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