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家融合式授课 附中学子沉浸式研学 ——上大附中2021年“燃梦”研学冬令营

创建时间:  2021/02/05  蔡文瑛   浏览次数:   

2021年1月15日至1月20日,上大附中2021年“燃梦”研学冬令营在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研学冬令营主要服务于高中阶段在研究性学习领域表现突出的附中学子,设计了研究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撰写、研学赛事申报等实用性内容,每年由校内外导师团专家共同开设。

今年的研学冬令营不仅延续了以往对于高二优秀课题的提升指导,更在高一年级开设了开源硬件、机械工程、人工智能三门学校特色课程。冬令营期间,高一同学们一起参与到了来自复旦、交大、上大的专家教授共同设计的线上线下融合式课程中。

开源硬件课程同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合作,以智能交通为主题,将循迹小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学们通过活动深入实践了Arduino项目的电路设计与代码调试,提升了自己的项目实施与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附中上海交大开源硬件与创客教育拓展基地,冬令营选拔中表现优异的同学还参与到上海市科艺中心-上海交大电院高校体验营的活动中,聆听交大教授关于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北斗导航系统、信息检索等多个前沿技术的科技讲座,并与全市高中生一起线上竞技,出色地完成了体验营活动要求的电子作品。

机械工程课程同上海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合作,以上海市工程创新实践工作站课程“弹跳机器人”为主题。课程中同学们对玩具弹跳车进行剖析,结合物理力学知识分析影响弹跳结构高度的因素,计算了弹簧装置储能、理论弹跳高度以及能量损耗率。进一步通过3D打印对原有装置进行轻量化设计,完成机器人跳高的比赛任务,最终将弹跳高度提升了接近一倍。活动中,同学们对上海市创新实践工作站的课程有了基本了解。

人工智能课程同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合作,设计了猜拳智能识别系统。课程中同学们从拍摄少量的石头、剪刀、布这三类图片出发,创建了能识别三类图片的神经网络模型,并探讨了提高模型准确率的几种方法。通过活动,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人工智能模型创建方法后,大家展开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大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想法。一些项目在复旦大学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了项目的开题,将作为明年创新大赛的后备军。

连续几个半天的沉浸式活动,高校专家同我校教师共同设计的课程内容生动而有趣,带给高一的同学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冬令营期间,每位同学根据活动内容完成了一项基础的研学报告。不仅如此,收获颇丰的他们中不少同学还表示准备利用寒假开展新的研究性学习内容。

冬令营感想

高一(1)班王晨曦

本次冬令营让我明白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实践。在制作循迹小车的过程中,我更体会到了研究规范性的重要。这次冬令营将会是我日后在这一领域努力研究的开始。

高一(2)班刘亦豪

在这次冬令营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天柯教授讲解的关于机械的基本原理和对我们的改进设想做出评判,对我们弹跳机器人的设计帮助很大。

高一(9)班徐可

最后一天的答辩中,我们每个人都能大放光彩,勇敢地走上台去,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也敢于接受错误,在老师的点评下,也更加明确了方向。此次研学营让我迈入到一个新的领域。

高二(1)班胡一楠

在冬令营期间有幸和高校教授完成了模拟答辩,他们对答辩技巧以及课题提出了非常多宝贵的建议,同时也培养了我们面试的信心。

高二(5)班孙书芳

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细节与现象,并与其背后的化学知识所联系,这是化学创新社团所教给我的。在研究过程中,有过焦急、矛盾、失败,但焦急后会冷静下来分析原因,矛盾会被化解,失败会吸取教训再重新启航。

高二(7)班应越辰

难忘老师们耐心的指导与独到的见解及专家宝贵的意见;难忘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难忘自己无数次修改课题的努力,精益求精。

上一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上大附中体育寒假锻炼实施

下一条:花开无声,硕果累累——2020上大附中教师教学教研成果“出圈”